長春石化總裁林書鴻驕傲地展示薄如蟬翼的銅箔樣品。 圖片來源:黃明堂
台中到美國內華達,竟然有一條鋰電池銅箔快運線,平均2天就得運一批到北美,供應世界最大電動車用戶。長春集團總裁林書鴻投入鋰電池銅箔研發長達8年,終於開發出能打入全球前5大鋰電池供應商的祕密武器。《天下》專訪這位石化業鐵人,探究他的經營心法,以及台灣在電動車市場的機會。
●立即訂閱「企業突圍電子報」,享有業界聚會優先報名權益 >> >>
台中清泉崗機場,平均2天就有一班飛機,裝上了苗栗生產的銅箔,飛往美國內華達州的電池工廠。
本來應該搭船裝櫃運往美國的銅箔,為何改坐飛機?因為,如果沒有這些緊急生產、由海改空運的銅箔,全世界的特斯拉迷恐怕會買不到電動車。(延伸閱讀:特斯拉降價爭議,你要知道的4大重點)
同時,在苗栗的長春石化正在火速蓋銅箔新廠。沒有總裁林書鴻大力推動銅箔投資與研發,台灣不會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電動車電池供應商之一。而決定電動車時代加速起飛的關鍵,就在電池。
顧問公司Cairn ERA指出,去年車用電池需求已超過電子產品電池需求,標誌新時代來臨。
為降低造車成本,大車廠過去2年紛紛自建電池廠,包括特斯拉在內華達州的超級工廠、賓士在阿拉巴馬州的電池廠。
全球車用鋰電池前5大企業,分別是中國的寧德時代、日本的松下(Panasonic)、中國的比亞迪、韓國的LGC,以及日本AESC,產量佔全球66%。
卻有一家台灣企業──長春石化,同時是這5大電池廠的供應商。全球有2成鋰電池,都用到長春的銅箔。
去年,長春石化總裁林書鴻獲頒國內科技業最高榮譽「潘文淵獎」,為台灣石化業第一人。表彰的就是他的鐵人性格,投入鋰電池銅箔研發長達8年,從一個月只賣30噸開始,蹲馬步默默研發。(延伸閱讀:石化業鐵人拿下科技界最高獎項 林書鴻把電動車銅箔做到比頭髮細)
鋰電池銅箔有多難做?經濟部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辦公室代理執行長黃國維指出,長春能切進銅箔生產,是因為製程很接近石化業的薄膜製程。用通俗的解釋,就是要把一銅塊熔融,保持高溫、高速又要厚薄均勻,每分鐘要生產長300公尺、幅寬6公尺,薄如蟬翼的銅箔,薄度僅6微米,相當於髮絲的十分之一,技術上非常困難。
這麼困難的產品,讓92歲的林書鴻研究出來了。長春證明了,即便是一向被認為偏傳統保守的石化業,也能透過積極研發創造高價值,打入全球供應鏈。
在難得的專訪當中,林書鴻透露長春的心法與台灣在電動車市場的機會。
以下為林書鴻接受《天下》專訪紀要:
問:你怎麼看電動車用電池市場?
答:鋰電池是20多年前Sony開發投入商業應用,一開始供應手機、照相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,現在很常見,連吸塵器都有。
有趣的是,電池產業比較保守,過去50年,全球電池龍頭就只有13家,沒什麼變化。因為做電池需要高科技技術,不斷投入研發,小電池廠不會成氣候,將來市場會整合,可能只剩3、4家。
問:長春為什麼會開始做電動車用鋰電池銅箔?
答:在1980年代,我們做積層板(CCL)及印刷電路板(PCB)用到的銅箔原本是日本進口,市場供不應求,長春需要量被減半,導致我們有訂單但沒原料,台灣非得自己開發不可,所以就開始研究,因為這些關鍵技術別人不會提供。20幾年來,慢慢開發出今日的銅箔技術,供應印刷電路基板及鋰電池電極之用。
關鍵時間點是2008年金融海嘯,CCL及PCB需求變差,一定要開發新市場,就轉到電動車鋰電池銅箔。
但一開始賣得不好,2012年時一個月才賣幾十噸,當時雖然開始有電動車,但大車廠還不相信電動車有未來。後來是因為特斯拉風潮,豐田、日產、BMW等大車廠從兩年前開始覺得飽受威脅,才知道革命來了,甚至有公司宣布未來不做燃油引擎。(延伸閱讀:平價電動車真的來了!經濟學人:三大趨勢,顛覆2019汽機車產業)
問:長春集團為何大舉投資銅箔工廠?
答:鋰電池的爆發,才正要開始。SNE研究指出,到2025年,純電動車數量會成長為現在的10倍,比現在多出1千萬輛。
銅箔為什麼重要?因為它的導電性能佳,對電池性能至關重要。長春2018年產銷2萬噸銅箔,是5年前的5倍,如果全給電動車使用,可供應給80萬輛車,今年預計產銷3萬噸。
我們的銅箔目前供不應求,平均2天就得運一批到北美,供應世界最大電動車用戶。
問:為何長春能得到特斯拉等電動車的鋰電池廠青睞?
答:銅箔產品有特級的、也有一般級的,全世界只有長春和日本少數幾家,可以做到特級的產品。
特級銅箔優點在哪?第一,它非常薄。從以前的15微米,到現在的6微米及5微米,花了6年時間開發,一定要愈薄愈好,因為電池廠可配合塗碳層或石墨烯作為負極材料特性。
第二,抗張力的標準高,拉扯不能斷,才能確保安全,每平方毫米30公斤的拉力是最基本要求,我們可以做到每平方毫米50公斤之高,所以又薄又強韌。此外,長春銅箔的品質穩定良率高,能取得客戶信賴。
去年產銷2萬噸,今年可到3萬噸。如果全給電動車使用,可供給大約120萬台電動車。研究預估,今年全世界會生產234萬輛電動車,一共需要5.8萬噸銅箔;到2025年,每年要33萬噸,長春如果能有3成市佔率就不得了。
銅箔生產為資本密集、技術密集、人力密集產業,一個月700噸產能,就要投資2億美元建廠。長春目前在中國東北的遼東灣建兩座新廠,從2月底開始建築鋼構,預計2020年8月開始生產。未來,東北汽車工業也許會起來,可就近供應給大連的外資及大陸地區鋰電池廠,也可藉地利之便,繼續增產銷售給日本及韓國鋰電池廠。
另外,長春在苗栗的銅箔第9號廠去年底完工,也已進入試車中。
問:台灣在電動車的潮流中,還有哪些機會?
答:台灣企業在電動車鋰電池供應鏈的機會除了銅箔外,還有PE、PI材料如PP隔離膜(separator),像台聚和台塑都有能力研發,我們的塑膠產業除了拚產量高,還要拚高質化、品質好。另外石墨烯也可以做,中碳或是其他一些中小型的化工廠可以去發展。第三個就是電解液,但真正在投入的很少。(延伸閱讀:全球電動車大商機,台灣也吃得到?)
長春投資都是看將來5、6年的趨勢,由於電動車用鋰電池持續快速成長,銅箔將供不應求,要及早佈局。
長春集團
創立/1949年
創辦人/廖銘昆、林書鴻、鄭信義
年營收/約3000億
參考網址: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94266